然而,对于收入水平有限的年轻人来说,钱不仅是一项昂贵的支出,而且是一个具有模糊性的难题。给多少,怎么给,全是“学问”和“技巧”。钱的本意不是“送人”,而不是粗鲁。平衡和反馈是金钱和金钱关系的本质。然而,在人际关系正在被重塑的当下,很多年轻人担心自己的陪伴“成员”一去不复返。比如参加朋友老同学的婚礼,不能给他们钱吗?但是如果你没有结婚计划,你就拿不回钱了吗?
“你还我钱,我还你钱,你来来往往,没完没了,让大家的钱包缩水,也增加了很多疲惫和烦恼。”《浙江日报》在评论里用了“红色炸弹”来形容红包钱。文章指出了当前金钱文化正在面临的冲击的实质:“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虽然工资不高,但还是要拿出很多股份来偿还这笔‘人情债’。”其实,目前金钱之所以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在于年轻人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人情的新认识。
《南方都市报》上发表的一篇评论是这样分析的:“免费礼品卡”不仅是一种金融互债,还具有心理补偿功能。3354对于婚礼的人来说,收到“免费礼品卡”意味着下次还能用;对于使用“礼物互免卡”的人来说,他们今天的“免费餐”是用他们朋友未来的“免费餐”来补偿的。
按理说,在人类社会的大背景下,客人参加对方的婚宴是不送礼的。虽然主人家不一定当面责怪他,但客人显然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然而,在这场婚礼上,“互免礼金”之所以得到了主客双方的认可,是因为主持人也主动承担了部分违背所谓人情规则的压力。3354“据说下次我不会带礼金来参加你的宴会了。”这种朋友之间坦诚的约定,无疑是经得起感情和时间考验的。
“新规则和旧规则可以并存。”社会习俗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金钱还没有完全成为历史的当下,有着相同想法的年轻人相互约定,免费赠送,不失为一种文明舒适的解决方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