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任务是观测“一磁两暴”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人类对这个耀眼的“火球”很好奇。
“从研究自然规律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太阳是一个非常好的天然物理‘实验室’,除了太阳内部的物理过程外,还值得对太阳表面大气磁场结构波动全波段辐射等离子体流体规律等进行观测研究。 ”甘于为群而说。
关于太阳,普通人最关心的问题是无法避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03年万圣节期间,太阳发生大规模磁暴,欧美一系列科学卫星不同程度受损,全球卫星通信受到干扰,全球定位系统受到影响,定位精度参差不齐,部分地面和空间需要即时通信和定位的系统不同程度瘫痪。
其原因是太阳释放出大量的带电高能粒子,对地球电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太阳表面看起来很平静,但其实很活跃。 因为太阳有磁场,磁场一团糟。 磁场聚集在太阳表面时,形成太阳黑子。 黑点容易引起日珥耀斑冠状病毒质量投射等太阳爆炸现象。 ”据小组介绍,太阳发威会给地球带来不少影响。 太空中的宇航员不仅面临危险,还会导致地球电力系统损坏通信系统瘫痪……
据估计,太阳活动11年以周期为单位,2024—2025年是太阳活动第25周的高峰年。 甘为群表示,“夸父1号”将以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为契机,详细记录了前一段时间的“太阳风暴”。 简而言之,其主要科学目标是“一磁两暴”四个词。 “一磁”是指太阳的磁场,“两暴”是指太阳最剧烈的爆炸现象——耀斑和冠状病毒物质投射。
计算表明,如果太阳出现冠状病毒物质投射等现象,科学家可以在影响地球至少40小时前获得信息,防止可能发生的损失。
据悉,去年10月发射的“义和号”卫星全部称为太阳H能谱探测和双超平台科技试验卫星,主要通过技术验证卫星“双超”平台,利用高精度定向和定向稳定度两个指标进行试验。
虽然h波段的地面望远镜也能观测到,但是在宇宙中观测更有利。 “义和”号望远镜可以连续观测太阳,也可以克服地球大气晃动等一系列问题,在短时间内对整个日面进行光谱扫描,并在扫描的波长范围内对每个光谱点进行成像。 其科学目标是太阳色球动力学。
“‘夸父一号’是专门为观测太阳而提出的,完全是以科学目标为牵引的空间科学卫星计划,所以‘夸父’被归类为空间科学卫星,在科学目标观测对象观测波段等方面与‘义和’完全不同。 ”甘于为群而说。
在距离地面720km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至少服役4年的“夸父1号”,可以说是“工作狂”。 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可以24小时持续观测太阳。 每年5月至8月,每天都会有短暂的时间进入地球的阴影,“休息”最长也不超过18分钟。 每天产生约500千兆字节的数据量,经过地面支援系统和科学应用系统的处理后向世界开放,数据被共享。
“可以说,从去年开始,我国正式进入了空间探测时代。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科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主任田晖介绍,在上述两颗卫星的基础上,去年夏天发射的气象卫星风云三号e星搭载了太阳x射线—极紫外成像仪,首次实现了我国的空间冠状病毒探测。 今年夏天发射的中国科学院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搭载的46.5纳米极紫外太阳成像仪首次实现了我国太阳过渡区的探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