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购物软件,准备买一个自己喜欢的各种品牌的方便面盖。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它们的屏幕类型都叫E墨水屏。
你可能认为E ink是屏幕技术的统称。这就像一些液晶显示屏。
这是最大的,大到什么程度?
在全球电子纸行业,Metatech的市场份额超过90%,最高达到95%以上。
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电子书都有来自E ink的屏幕。就连苹果说要做的墨水屏手机,供应商也是e ink。
所有的故事都要从1924年说起。
于是当时的老板何守川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开始在广东肇庆种树,跨境造纸。
结果通过研究各种造纸新技术,生意真的做成了。此外,俞永锋已经慢慢爬到了老大哥的位置,台湾省首屈一指的造纸公司。
柔情,五月花,骄傲,都是他们的产物。
结果,已经造纸近50年的俞永锋被崛起的电子出版业打败了。他们的文化报纸受到了电子出版物的严重影响。
“我们生产铜版纸已经有50年了,我们做得非常好。眼看着电子出版毁了它,我们这几年一直在转型,也是一路亏损”,俞永锋集团总裁何守川说。
何守川
眼看生意又不好做了,俞永锋又一次被逼到了转型的岔路口。
于是,何守川果断认定——打不过,于是加入。既然电子出版物占了我的市场,我也做电子产品,岂不是很好?
1992年,子公司元泰科技诞生。
两年后,他们在台湾省建立了第一家TFTLCD工厂,并建立了一条2.5代生产线。
所谓的TFTLCD是最常用的液晶显示器,主要用于电视机显示器和投影仪。
然而,袁泰虽然上学早,却赶不上迟到的同学。
后来,友达光电和BOE等几家面板公司已经建成了第四代和第五代工厂。但是元太还在用最初的2.5代厂,产量比不过人家。
当时面板五虎之一的AUO光电
后来袁泰尝试做便携式DVD机,也只赚了一年。大公司友达光电再次涌入,将价格从199美元推至149美元。
几次摔倒的袁泰意识到,没有核心技术,他就是干不了别的。
在一群人不知所措的时候,何守川的儿子带来了转机。
发明了电子墨水技术。
何益达
现场的何守川和何益达亲眼看到蓝色显影是如何出现在一张薄薄的纸上的。两个人都深感震惊。
后来,这些麻省理工的老板们创办了一家名为——E ink的公司。
当然,袁一开始就想和E墨合作。然而,红军从哪里得到他们的无名小子呢?
依托电子墨水技术,E ink不仅获得了大量的风险投资资金,还轻而易举地招到了飞利浦三星等电子巨头,为自己制作配套的电子驱动和模块。
但是,巨头太大,反应效率肯定低。
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E ink重新选择了元泰科技,元泰科技规模不大,但反馈效率更快。
所以E ink负责上游电子墨水材料,元太科技负责电子驱动和模块。
没过多久,两家公司就联手了。2007年,他们迎来了第一个重量级客户。
也就是著名的——亚马逊和Kindle。
一开始元泰科技觉得你做不了亚马逊。
因为早在2004年,索尼就做了一款3.5英寸屏幕的电子阅读器。然而,该设备不仅重一公斤,而且价格飙升至550美元,因此根本无人购买。
后来元太给索尼做了电子书阅读器,出货量也很少。
大哥索尼都做不到。用亚马逊可以吗?
结果Kindle一出来,直接让元太科技的电纸书业务一年增长了三倍。也让墨水屏和背后的元泰科技名声大噪。
元技术这本书第一次盈利了。
可能就是这个好的开始,给元泰科技的信心加了一把火。虽然在Kindle之后,还没有其他像样的墨水屏产品。
但元泰科技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纸会被电子纸取代。
由于工业不景气,Hydis当时被卖给了BOE。收购后,Hydis依然连年亏损,败给了元泰科技。
结果,元太以2.15亿美元外加部分股份买下了E ink。
故事至此,两个家庭终于从伙伴变成了一家人。元太也用过E墨这个名字。
在当时,Sipix的microcup技术和E ink的微胶囊技术是并驾齐驱的两项技术。
墨水使用的微胶囊技术是将黑白电泳粒子储存在微小的胶囊中。另一方面,Sipix将粒子保持在杯形凹槽中。
本来Sipix利用微杯技术很可能会成为元泰科技最有力的对手。
结果就像Hydis和E ink一样,行业不景气,经济危机加身。亏损严重的友达光电只能通过剥离业务给自己输血。
此时,嫉妒已久的袁泰立即跑去偷墙。
2012年,元太以15亿元收购Sipix,将微杯技术收入囊中。现在元太的三色显示依靠微杯技术。
也正是这次收购,让元太统一了电子纸的世界。
至此,元泰科技不仅占据了电子纸行业的上下游,还占据了95%的电子纸市场。
虽然听起来很美,但元泰买买买的时候,公司已经亏损严重。
尤其是2010年,苹果iPad问世。并将元泰科技推向悬崖边。
被逼得走投无路的袁泰只好孤注一掷。
时任董事长的李决定关闭除电子纸以外的所有产业。
袁已经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企业。即单一技术,单一客户。
业务萎缩后,公司怕员工跑路。元泰现任董事长李只好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画饼:
“未来的世界应该充满电子纸!”
右李
虽然我们现在手头没有千千。就算倒闭了,也活不下去了。
但是我们电子纸的未来还是光明的!
已经不叫画饼了。在我们这叫洗脑。
不客气地说,不过,再晚走一步,元太就要在中间倒下了,就像他买的电纸书同行一样。
幸运的是,元泰科技是幸运的。
坐了快10年冷板凳,转折点出现了。
2020年疫情爆发时,全球零售业遭受重创,工人严重短缺。
人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像差评这样的烂打字员,可以在家远程办公。但是对于零售行业来说,在键盘上敲一个字是改变不了标签的。
嗯?等一下,电子纸不能这样吗?
店员只要按一个键,电子纸做的商品标签就能瞬间更新。
而且电子纸的效果和纸张非常接近,还能做到超低功耗。一块小电池可以用五年。
因此,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各种超级零售巨头开始大量采购电子纸来制作电子标签。
零售巨头的标签收购让元太科技获得了新生。
十几年后,电子纸的迫切需求终于出现了。与电子纸相对应的各种产品开始问世,比如电子看板车漆手机等等。
元极科技的毛利率从2009年的3.24%增长15倍至49.9%。去年的利润达到30亿元。
掌门人BOE 2020年的毛利率只有19.71%。如果元太继续做面板,毛利率大概只有现在的五分之一。
而这仅仅是开始。元太表示,今年产能将扩大3-4倍。2025年,电子纸市场规模将达到735亿。
规模。
大家可以看到,电子纸的时代正在到来。
然而,电子纸行业并没有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
10年前,只有元太科技拥有电子纸的量产技术。十年后,元太科技是唯一拥有电子纸量产技术的公司。
在元太科技官网,一款10.3英寸的屏幕模组售价349美元。其中应用最广泛,购买率最高的13.3寸模块,售价449美元,到手3031人民币。
但是买家和元泰科技基本没有议价能力。
以你看的新产品《海洋2》为例。售价1399元左右。而且光这个7寸的电子屏价格就差不多一千块。
算上CPUDDR等硬件和模具,只能赔钱赚吆喝。看财报,可以看出这个业务一直在亏损。
去年4月,元太一挥手,召集朋友,率先打造了电子纸产业联盟。
基本上业内大佬都加入进来了。除了电子纸相关企业,像阿里腾讯联想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也在其中。
电子纸联盟的部分成员
袁这是把自己从游戏的参与者升级为规则的制定者。
然而,这个从行业中孵化出来的新星,似乎正在慢慢成长为行业中的一条巨龙。
如果公司再小一点,恐怕被告就会破产。
就像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兔子需要狐狸,狐狸需要狼。
在行业的生态中,也需要更多的厂商进入,才能维持生态平衡。只有良性竞争,才能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养分。
只有这样,我们消费者才能用上更便宜更好的电子纸产品。
但我也怀疑,元泰科技搭建的温室里,真的能孕育出撼动自身的企业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