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安防系统叫什么,昨天开封的一声巨响?
综合各方面信息推测,这应该是战机在跨音速飞行时产生的音爆,当爆震波传到地面时,人们会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并且有可能伴随门窗玻璃颤动。
事实上此前几年,国内多地不时有“不明巨响”的新闻,说明现在的军事训练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贴近实战。
黄色曲线就是地面听到音爆的区域
音爆波其实像是一把飞行拖着的“大扫帚”,如果你在地面跟着飞机跑,并且方向和速度与飞机保持一致,那么听到的就不是一声响,而是“震耳必聋”的持续巨响。
这不是音爆
有些朋友经常把飞机飞出的“蒸汽锥”误认为是“音爆云”,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蒸气锥是飞机在潮湿空气中飞行时因为剧烈压缩和释放空气产生的水汽冷凝现象。音爆是声音的爆震波。飞行员在平时是不被允许做超低空跨音速飞行的,因为这会对地面产生破坏。上图的飞机只是亚音速,不会产生音爆,但可以产生蒸汽锥。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河南几个地区听到巨响的时间有先有后。如果声音发生的源头是地面,那么它传不了多远。而当飞机从A地超音速飞到B地,那么A地的人先听到音爆声,B地后听到,并且沿途的人都能听到。
有朋友说“飞机不被允许在城市上空超音速飞行”,事实上当气候条件合适时,飞机即使在几千米高度做超音速飞行,其音爆也能传到很远地方。并且音爆波并不只是垂直向下传递(再请瞧瞧第一张示意图的那条黄线)。随着许多地方城市面积越扩越大,你很难找到哪片区域底下没有城市或相对集中的居民点,战机飞过,下方附近听到响声不可避免,只要控制好高度,不对地面造成伤害就成。国土这么大,你总不能要求所有训练都去沙漠吧?
土耳其为何追杀赛义夫?
感谢兄弟邀请!
土耳其追杀赛义夫,是因为这个卡扎菲政权的遗脉,现在又成了战乱中,灾难深重的人民心中的唯一希望的赛义夫,不为己所用就必须死!否则一旦他与哈夫塔尔合流,或者直接受到某个势力的支持,奉行独立自主的赛义夫得势,会毁了土耳其在利比亚的巨大利益,埃尔多安必须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卡扎菲政权,这个利比亚主权独立的政府,被西方空中强大压制火力扶植的,阿拉伯之春行动摧毁已经9年了,利比亚人民断送了那个“独裁”,但却独立自主的维护着国家和平统一,平等“遭受暴政”下祥和福利的,卡扎菲的国家体系,热切期待着享受阿拉伯之春带来的,更先进更高级的自由人权,但他们苦熬9年,等来的却一直是政治集团的军阀混战,和那个甘心接受他国操纵,出卖国家利益的傀儡政府的丧权辱国,让利比亚人民对这种国家状态绝望。
这种民情中的赛义夫,由于他本人主张的,国家独立自主和平建国理念,加上对卡扎菲时代生活的留恋,就逐渐受到民意的理解、支持乃至拥戴,只是他手中的政治资源、武装势力资源为零无法靠自己扭转乾坤,只能蛰伏于政坛之外。
土耳其为攫取利比亚能源资源的巨大利益,支持那个向自己出卖国家主权的,油气资源的萨拉杰民族团结政府,与拥有众多阿拉伯国家和俄罗斯强势支持的,哈夫塔尔领导的人多势众的国民军,这场鹿死谁手的决战,已经一年半在的黎波里的反复争夺,如果没有一张足够份量的王牌在手,萨拉杰迟早都得被哈夫塔尔拿下。
赛义夫就在这种情况下,成了土耳其拉拢的目标,邀请他带着大多数的支持民意,加盟萨拉杰一方延续这个傀儡政府的寿命。而赛义夫虽然对萨拉杰和哈夫塔尔,这两个当年推翻父亲政权,现在还在给利比亚人民制造战乱灾难的,这两个元凶都不感冒,但萨拉杰出卖国家主权利益引狼入室,与哈夫塔尔反对这种丧权辱国政策的立场,在赛义夫的境界里已经高下立判,断然拒绝了土耳其拉拢后随即失踪。对此,土耳其虽然不能理解赛义夫,国家主权独立的民族情怀,但却明白赛义夫很可能与哈夫塔尔合流,以他所代表民意的加持,会使哈夫塔尔势力更大规模的加强,使自己投入庞大资源经营的利比亚利益,赔个老底朝天输个吊蛋精光!所以埃尔多安绝对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自己得不到的就必须毁了他,赛义夫必须死!
但是,埃尔多安想到的普京岂能想不到?捞出保护一个赛义夫,并赢得赛义夫加盟哈夫塔尔的能力,对普京的情报、特种部队阿尔法来说,应该比土耳其强大的多,很可能埃尔多安的动作已经慢了。
如何看待阿联酋向也门索科特拉岛派遣300名士兵?
阿联酋是也门战争中重要的参与者,也是沙特在海合会最大的盟友。
在也门局势逐渐走向明朗,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联军掌握了主动权的背景下,阿联酋政府决定扩大海合会国家在也门的影响力,出兵驻守索科特拉岛。(阿联酋军队)
据半岛电视台5月8日报道,阿联酋王储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宣布向也门南部的索科特拉岛派遣300名士兵,这些士兵将长期驻扎在索科特拉岛。
阿联酋公布消息后引起了众人猜测,因为在此之前并没有阿联酋出兵的征兆。索科特拉岛也不是胡塞武装活动的地方,这儿与也门其它地区的战火离的相当远。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和一些也门专家认为,阿联酋之所以出兵索科特拉岛是因为急于控制该岛的自然资源,以及掌握它重要的地理位置。(索科特拉岛)
不仅如此,半岛电视台还认为,阿联酋出兵索科特拉岛与沙特的也门政策发生了冲突。沙特希望通过战争消灭胡塞武装,进而统一也门全国。而阿联酋则试图引发也门的分裂,在这里部署军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过分夸大了沙特和阿联酋的矛盾。实际上,阿联酋想要驻军索科特拉岛必然要得到沙特的同意。(阿联酋王室)
索科特拉岛位于印度洋西部,与红海非常接近。它的北面是也门,西面是号称非洲之间的索马里和吉布提,厄立特里亚。该岛是阿拉伯国家第一大岛,岛上还建有机场,一旦阿联酋需要,完全可以在这里部署飞机,就近对也门和东非海岸进行空袭。
萨达姆依靠其共和国卫队曾一度成为世界军事力量第四名?
两伊战争跟伊朗打8年,这种国家就不要提什么“世界第四”了。
而且共和国卫队也没那么神奇,他们主宰不了萨达姆的命运。
所谓“共和国卫队”,其实源自“萨达姆卫队”,是其担任总统时创建,在两伊战争中逐渐扩大的军队。
共和国卫队扩大后,又组建了卫队司令部,实际上形成了与伊拉克其它军队并行的独立武装组织。普通部队属于“国防部”,卫队属于“国家特别安全机构”。
换句话说,共和国卫队直接对萨达姆和复兴党负责,亦直接受其统领。
相对而言,共和国卫队的装备最好,训练程度堪称精英,人员忠诚度也非常高,既是拱卫萨达姆的御林军,也是其维持伊拉克统治的利刃。
为了彰显出共和国卫队的不同,萨达姆为他们提供了特制的,比陆军更好的军装,拥有专属的红色三角形徽章。他们还会在自己制服右侧系条红色饰带,代表着自己对萨达姆的忠勇。
所以共和国卫队很好认,胳臂上有红三角,或者吊根红带子的就是。
由于共和国卫队的崛起之路与当年阿道夫·希特勒的SS武装党卫军如出一辙,所以有些反萨人士称其为“侯赛因的党卫队”。
萨达姆对自己的卫队也是极尽优容,为了笼聚人心,他为共和国卫队官兵提供了整个伊拉克军队中最好的福利待遇。所以在当年伊拉克人看来,能进入共和国卫队服役是一项相当不错的工作,只要能跻身其中,车子房子女子都有了,简直就是伊拉克的戎装天骄。
当年萨达姆趁伊朗革命,悍然发动了两伊战争,然后进行了一场长达8年的持久鏖战。
就是在这场战争中,萨达姆将共和国卫队扩张到5个旅,让他们成为伊军的精锐攻击力量。但共和国卫队并未表现出多么强悍的实力,他们最后一样被伊朗打得屁滚尿流,乖乖退出了伊朗的土地。
1986年时,已经感到精疲力竭的伊拉克再次扩充了共和国卫队,将其一口气吹到25个旅。
为了这次扩军,复兴党专门开了个“特别大会”,然后关闭了高中和大学,将学生拉到一起搞所谓的“军事夏令营”,实际却是给人洗脑,鼓动年轻人加入军队,然后变成“志愿者”。
这种扩编行为一直进行到入侵科威特前。
萨达姆的想法是“借机改革军队体制,增加伊拉克的兵员和部队素质”,然而说归说做归做,除了让共和国卫队变得更巨大外,还造成了共和国卫队的平庸化。
说白了,萨达姆和复兴党只是想扶持一支党卫军,来替换和镇压住原有的国防军体系。
不过,仅以当年共和国卫队的编制情况来说,他们还的确是地球上的一支强军,是一支武装到牙齿的精锐机械化部队。除了坦克、摩步突击能力外,他们还具备两栖作战和伞降能力,拥有专属的特种部队。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战争爆发,共和国卫队以2 个装甲师、2 个机械化师、3 个摩托化步兵和 1 个特种部队的阵容担任了主攻,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科威特军打得粉碎。
为了防范随即到来的多国部队攻击,萨达姆将共和国卫队调到了科威特背部和伊拉克中部,担当防御任务。
萨达姆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这只“中东雄狮”的精锐卫队武器精良,士气高昂,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堪称世界军力第四,哪怕多国部队再厉害,在自己这里也会崩掉一嘴牙。
实际上,当年的伊拉克确实有这个底气,毕竟他们拥有百万大军,47个步兵师,9个装甲师,再加上12个共和国卫队师和导弹部队、空军,以及常年花重金购入的豪华装备,屁股底下还坐着石油,他们不第四谁第四?
结果美军一发动“沙漠风暴”,伊拉克这个所谓的“第四”就原形毕露了。
在美军的装甲突击面前,伊军如土鸡瓦狗,连杀伤敌人都做不到。
在美军的空中打击面前,伊军引以为傲的空军几无建树,反被摧毁110架战机。
多国部队在伊拉克被A-10、阿帕奇一边倒地疯狂屠戮,什么汉谟拉比师、尼布甲尼撒师、真主保佑师、巴格达机械化师,在真正的蓝星獠牙面前犹如被大人暴揍的小孩儿。
就这么几下子,萨达姆的3000多辆坦克,2000多辆装甲车被摧毁,给美军刷出了疯狂的历史战绩。
当然也不能说共和国卫队完全是渣,他们在2月15日的战斗中击落两架A-10,击伤1架,此举暂时中断了美军进一步对伊军实施大规模的A-10攻击。其后麦地那师在27日又打下一架A-10,其它共和国卫队也打下了一架F-16、一架AV-8B“鹞”和一架“黑鹰”直升机。
后面的历史没有什么好说的,伊拉克残兵败将顶着轰炸一路逃回了巴格达,然后伊拉克进入了封锁的10年。
元气大伤的共和国卫队也进行了缩编,前面提到的那个真主保佑师因为损失惨重,直接被解编了。本来萨达姆还要裁人的,但因为库尔德人叛乱和什叶派在东部引发内乱,萨达姆将共和国卫队派去平乱。
这段平乱的“黑历史”成了后世萨达姆的罪证之一,许多当事者控诉这些卫队不干好事,他们抢劫、屠杀、强奸,还使用毒气和坦克进行灭绝式屠杀。
因为国家被封锁,萨达姆用挖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从普通部队中拿走先进装备,优先补充共和国卫队,将共和国卫队的战斗力算是维持了下来。
2003年,美军再度攻打伊拉克,他们很清楚共和国卫队是萨达姆政权的根子,因此头几轮火力准备就将共和国卫队当成了轰杀对象,对其许多部队造成了相当惨痛的,几乎等同覆灭的打击。
当时美军的轰炸达到空前的强度,飞机投弹彻夜未息,许多军舰的战斧导弹打到放完。
所以美国陆军准将文森特在发布会中表示:巴格达师已被“摧毁”。
但在随后的地面作战中,这批残存的共和国卫队依然给美军带来了一些沉重打击。
尼布甲尼撒师在3月23日的战斗中,给予美第11攻击直升机团以近乎覆灭的打击,摧毁其30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还俘虏了1架。另有2架阿帕奇受损无法修复。
4月2日,卫队干掉一架坐满美军的黑鹰,当场打死7人,打伤4人。
4月7日,共和国卫队的特种兵摸入美第3步兵师第2旅总部,用RPG喷爆了美军指挥部的车辆,造成大爆炸,有15人受伤,2人死亡,17辆车被炸毁。
最后4月8日巴格达郊外的战斗中,一队500人的卫队在桥头死杠美军,居然在反击中打得美军丢失阵地,还用对空导弹干掉了1架A-10。
当战争结束以后,共和国卫队已经随着伊拉克的旧政权烟消云散。
有些人依然战斗了很长时间,他们化身游击队员,同美国占领军打起了游击战,这种“治安战”让美军损失大,远超正规战中的损失。
还有些人后来逐渐变成了区域武装分子,成为伊斯兰国恐怖势力和叙利亚反对派的打手。
随着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消亡,共和国卫队也就彻底消亡了。
关于【沙漠的安防系统叫什么】和【昨天开封的一声巨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