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区安防找哪家单位,用手机可以远程查看家中电器状况?
可以的,现在很多智能家居都可以实现联动功能。 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影音服务器、影柜系统、网络家电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智能家居作为一个新生产业,处于一个导入期与成长期的临界点,市场消费观念还未形成,但随着智能家居市场推广普及的进一步落实,培育起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智能家居市场的消费潜力必然是巨大的,产业前景光明。
凯美威锂电池是名牌吗?
是的,凯美威锂电池是深圳市凯美威克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
深圳市凯美威克电子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及销售锂离子电池。
工厂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汉海达高新产业园区,有员工160余人,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 生产大容量可充电池组 26650 、26980 聚合物等锂电池和电池组合,广泛运用于强光LED手电筒、电动车、电动汽车、电动三轮车电池、矿灯、UPS储能,太阳能路灯锂电池、医疗器械、移动电源、安防产品、通讯、玩具、数码电子、消防应急设备、笔记本电脑及各种便携式设备等等。
无人机的发展前景大吗?
像iPhone那样,小孩都能玩,上手就能用,这恐怕才是无人机规模化的关键
去年,美国无人机制造商3D Robotics(下简称3DR)与中国无人机品牌大疆(DJI)合作,帮助企业用户部署并管理无人机运作。这个消息不仅再一次证实了3DR对建筑、工程与施工(统称AEC)产业的专注,还针对这些工具的使用,为各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方式。有了大疆的硬件,再加上Site Scan这类专业工具带来的轻松集成,更多企业机构将能一睹该技术的潜力,不论是针对当下还是将来。
克里斯·安德森在商用无人机展上发表主旨演讲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3DR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探讨了这样一个未来:无人机将变成“平庸”事物。不过,这样的未来将如何降临?企业关心的是,投资无人机技术将对盈利产生何种影响,在这一语境下,光探讨效率、安全与成本就够了吗?这样的未来真在向我们靠近吗?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它降临与否?
在下文的访谈中,克里斯不仅描绘了无人机技术的未来,还探讨了我们应专注推行和创造哪些东西,以便企及这一未来。
我想重点聊一下,无人机技术过渡为“平庸”技术,这意味着什么,可你觉不觉得,这个概念跟无人机技术吸引的大量资金,以及现在沸沸扬扬的报道背道而驰了?还是说,这些资金和报道跟这一过渡是有内在联系的?克里斯·安德森:绝对有联系,之所以能突破10亿美元估值,靠的就是这种联系。并不是说,只要是个酷炫的玩具,或拥有尖端技术,就可以达到10亿美元。关键是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要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你得突破早期采用者的圈子,变成有意义的东西。你用它是因为它能提供便利,或是省钱,或简单易用。
技术的作用,笼统来说就是拓展互联网。就这么简单。我们都是干这个的。有人把互联网拓展到你的口袋、汽车或住宅,但说起用聚合数据使一切智能化,互联网是个不错的方式,而我们则使用分布式传感器,让互联网更加智能化。我们将互联网拓展到了空中,具体而言,就是拓展到了建筑界。
要将技术拓展到非技术产业,就得让它看起来不像技术。所以,如果你能把它做成一个盒子,上面只有一个按钮,这就很不错。如果人们上手就能用,那也很好。这就好比一个是从特斯拉线圈中发电,一个是从墙上的插座上直接用电。只有当它成为插座时,你才能拿到10亿美元。
不过,当你跟潜在客户谈话时,有多少客户会着眼于它作为酷炫技术的一面,而不是作为实用工具的一面?你是否也需要解释,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数据,而非无人机?克里斯·安德森:“无人机”一词把客户领进门,但达成交易靠的不是它。要达成交易,你得使用对方的话语,而不是自己的。你得使用投资回报率、测量精度、设计曲面和工程曲面之类的词。基本上,谈话进行到两分钟以后,“无人机”一词就被撂下了。
主角几乎永远是数据,因为到了那时,你基本已经假定:设备能飞,数据可以被很好地记录并存储下来,诸如此类。说来不可思议,我在3DR的前半段时间,都是努力让无人机变成“已解决的问题”,现在真的做到了。不过,数据倒真是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用客户的话语来交流。到那时,你已经一头扎进他们的世界,理解了他们的痛点。比如他们会说,“我们得测量一大片土地,但目前这个过程非常费力。”因为树、污水井盖这些东西,基本都靠人去数。他们想换个轻松点的法子。所以,我们探讨的是这一类型的细节,而不是无人机,因为在我们看来,无人机已经就位了。
我重点要问的就是这类细节,因为,光说无人机如何提升“效率”已经不够了。那么,在无人机促成的测量和管理方面,其影响是怎样的?克里斯·安德森:在第一波无人机浪潮中,我们只是进行航拍,然后把照片交给客户。各行业从业人员的反馈是,照片是好,但无从下手。格式和标签都不是他们平常使用的那些,所以派不上用场。于是,我们就想知道,也需要知道,怎么样才能有用。而他们告诉了我们,怎样的测量才能通过行业测试。
从最开始让机器人飞起来,到现在,让这些机器人变得有用,我们一直都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之一。但我们不得不经历漫长的学习过程,来学习“有用”究竟意味着什么。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有用”不只是拿出航拍图那么简单,而是要确保,我们的测量图能被一家企业的雇员、客户和其他人认可。除了聚焦于精度,我们还要理解精度对他们的意义,否则,这只能算是一个科研项目而已。
更高精度的测量能给各个规模与类型的行业带来何种改进,这能笼统解释一下吗?还是说,因为不同企业总有不同的测量标准,这个概念难以一概而论?克里斯·安德森:现如今,我觉得,“测量”这个词已经不够具体了。几年前,单说“测量”也没问题,但现在,我必须具体到测量的对象才行。比如我们,我们做很多体量分析,很多表面分析,所以这里要看的就是轮廓线。
专业用语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贴切,越来越具有行业专属性。我们这个领域探讨的是轮廓、地面控制点、数字高程地图。农业领域所探讨的,就是另一组完全不同的测量标准。到那个层级上,市场之间的相似性就很低了。
“省时”或“省钱”这类概念也需要具体定义,因为它们跟不同的人引起的共鸣是不一样的。比如,你跟客户谈“省时”,他们会很关心,但如果你的客户是按时计薪的人,他们就兴趣寥寥了。同理,“省钱”听着很不错,但有些人也许已经想好怎么把成本传导给他人。
关于一个行业,我们常常有很多肤浅的臆测,我们必须走出去,与人探讨这个行业真正的结构、利益关系和痛点,从而对这些臆测加以检验。
说到“省时”、“省钱”等词的具体定义,“提升安全性”需要具体定义吗?还是说,它可以稍微模糊一点?克里斯·安德森:安全性就跟利益关系一样复杂。
围绕安全问题,你我很可能从常识出发,所以面对比如说大疆Spark无人机,我们看到的是,它很小,自然很安全。从常识角度看,也许确实如此,但监管法规不是这么写的。这不一定是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法规,也可能是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法规,或是地方上的安全法规。然后你还要问,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政策是什么?要不要竖一个牌子,示意无人机正在运作,哪怕它只重250克?相应的区域需要清场吗?
如果他们不清楚FAA关于飞行物的法规,你就得进行解释和阐释。至于最后是严格遵守还是宽松执行,这是人家的商业决策,但对于企业的安全观,你得敏锐地感知才行。
它很复杂,比一般人理解的“安全”二字复杂多了,而且不是一句“更安全”就完事了。提高人们对安全定义的意识,这是一项有待完成的工作。
在建筑行业内,一个项目的预算可以超支80%,进度拖后20个月,如果你能跟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探讨这类细节,情况会有怎样的改观?克里斯·安德森:建筑市场是一个规模庞大、碎片化、地域分散的市场,所以过去五年,我们主攻建筑行业的举措显得非常重要。也正因为此,我们才对一些核心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
其实,“预算超支80%”这个数字并不属实,不是你想的那样。在建筑行业,大部分项目都会采取低价竞标的策略,然后,通过变更订单补足款项,而且,这样的变更贯穿项目始终。因此,最终价格也许比最初的竞标价高出80%,但这恰恰是这种模式的设计用意。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工作有80%是低效的。低效的部分可能只占10%。它只说明,竞价心理决定了他们只能出低价。
所以,如果你跑去建筑行业,跟人说他们的工作有80%是低效的,他们会把你赶出来,因为你根本不明就里。要说什么东西低效,你先得自问:在这里,效率是关键吗?
对相当多的从业者而言,效率肯定还是很重要的。正如你最近所说,有很多建筑团队正在对这项技术展开评估。除了标准化以外,哪些因素会促使建筑团队结束评估模式,迈入实施阶段?克里斯·安德森:这个问题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在标准工作流程中引入这种工具,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也就是,它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能契合已有流程。这是第一步,只是一般的技术采用周期而已。第二步就有趣多了,因为涉及围绕新工具改变已有流程。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测量的节奏问题。
在工地上,在项目启动之初,你通常会找个测量员,前来实地测量,可能竣工时再测量一次。整个项目期间,最多也就两三次。但如果每天、每个小时都能测量,而且全部免费呢?
如果测量变得便宜而又简单,还可以多次进行,你的流程管理该如何调整?有了每天都能采集的数据,客户该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对你和你的客户而言,实时监测意味着什么?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构建。
测量距离
这是不是将“无人机普及”的概念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克里斯·安德森:没错,不过这都是同一周期的一部分,因为建筑公司首先想知道的,就是某个东西对已有业务是否有用。一旦看到它的用处,他们就会去探索如何延伸与拓展这一用处。他们可以发挥创造力,重新发明自己的业务,这样很有意思,也只有他们能做。但他们得理解这种技术如何从无用变成有用,再变成免费。然后才能开始创新。
不过,这些创新又打开了其他的思路,因为如果你每天都测量,这个过程就需要人的参与。无人机操作可以有多简单?按一个按钮,它就能运转?或者实现自动化?在技术层面上,的确可以,但监管使问题复杂化了。即便存在这些限制,操作员也不用太忙。也许有朝一日,普通建筑工人就能通过培训,操作小型无人机系统,而他们所要做的,无非就是按一个按钮,因为这样的无人机,才能规模化。
针对无人机操作员的培训将如何改变,这是一个重要议题,之前你也提到,人员培训是航拍应用中的挑战之一。是不是说,培训需要简化,无人机才能大规模普及?克里斯·安德森:先进技术遇阻的历史一次又一次地重演,这个阻碍就是缺乏接受过培训的操作员。
曾经,每一部iPhone都附带使用手册。现在没有了。一台设备不需要使用手册,拿来就用,这种思维和心理并非传统产业所能具备,但硅谷产业就应该拥有。无人机和培训也是一样。
我觉得,要部署更多无人机,解决之道不是培训更多的人。至少,培训范围不应超过FAA制定的《小型无人机管理规则》的范畴。我认为,解决之道是减少无人机所需的培训。自动化也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它的核心,就是让操作无人机成为一项不需要任何培训就能掌握的技能。小孩子都能用。也不提供使用手册,因为你要做的,无非就是打开盒子,按一个按钮就行了。这种心理转变是传统航空产业不愿意接受的,因为它就是围绕飞行员和培训建立起来的,但转变思维恰恰是该行业需要的。
随着无人机的进一步普及,这种心理转变将变得必不可少。用一个词描述就是“企业的消费化”,iPhone则是这一概念的最佳例证。曾经,先进技术始于经过培训的操作员和企业,然后再浸透到消费者。如今,先进技术始于消费者,然后经由人们自己的选择,再进入企业。我认为,消费者驱动的易用性也将推动无人机在企业层面的普及。
测量堆放物
这样的普及无疑预示着无人机不久将沦为“平庸”的技术,但要怎么判断这一过渡是否真的发生了呢?你会看哪些指标?克里斯·安德森:你要看的不是政治动态,也不是新闻标题,而是标准的变迁。
这就要说到“占领与扩张”模式。占领是很好,但扩张才是业务所在。因此,要衡量无人机是否成功地变革了建筑业,你得看那些从事标准化的企业,看整个行业的情形。
目前我们看到的,是完全静态的。在建筑行业,无论晴天还是下雨,我们都能用三脚架上的一个测量仪,获得精确到毫米的定位,需要时还可以变更它的位置。它用了25年时间,才成为一种标准仪器。如今,每一个工地上都有这样的设备。
无人机普及也应该是同样的道路。我希望它不需要25年,但这就是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回顾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真让人不可思议。我没想到会这么快,会走得这么远,但我们做到了。它比军用无人机先进得多,而这正是因为用户没那么先进。
你没法一口气推动整个产业,所以要跟那些做好准备的人合作,一起推动产业的演化。这是我们的重点,而对于这场过渡发生的时间与方式,这也将是一个重要因素。
翻译:雁行
校对:其奇
编辑:颖仔
来源:expouav.com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为什么派隆科多接送八爷党?
《雍正王朝》中这些都是康熙精心谋划好的,下面来分析一下电视剧中康熙这么安排是出于什么用意。
康熙为什么要派张五哥去接老四胤禛?先说说康熙为什么安排张五哥去接老四胤禛?张五哥在电视剧中是什么人呢?
他本是江夏镇的普通百姓,蒙冤受屈险些被冤杀,是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将张五哥的冤情上报康熙,而康熙在法场上救了张五哥,还让他做了自己贴身侍卫。
同时电视剧中张五哥还是老十三的大舅哥,有了这些关系,可以看出张五哥是非常忠心于康熙,以及对老四和老十三还非常有好感的人。
张五哥对康熙的忠心有保障,同时还与老四和老十三关系比较好,既然康熙想传位给老四,那么安排张五哥去接老四这才是对老四最好的安排,也能让老四的安全得到保障。
这也是为什么最后连金牌令箭都给张五哥的原因,张五哥持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了老十三出来,然后老十三又拿金牌令箭去丰台大营杀了丰台大营的都统老八的心腹成文运才能让老四雍正稳稳地继位。
可以说这其中全靠张五哥在康熙驾崩这一夜,锦衣夜行的为雍正奔走才能让雍正稳稳地继承康熙皇位。
如果说雍正稳稳继位在电视剧中是靠了老十三,那么张五哥应该算是拥立雍正继位的首功,没有张五哥这一夜的奔走,想一想雍正很难在后期控制局面顺利继位。
康熙为什么派隆科多去接老八胤禩呢?隆科多是什么人?电视剧中隆科多是康熙的亲娘舅兼国丈佟国维的侄子,以亲戚关系来说隆科多与康熙还算是表兄弟,也算是皇亲国戚。
但是隆科多常年被压制,直到佟国维故意联络朝臣保举老八为太子,故意触怒康熙了之后,佟国维被罢官,隆科多才能上位。
隆科多上位其实算是康熙和佟国维的交易,康熙当时在请佟国维的饭局中,隐晦的透露出希望年老的佟国维能够退出权力层,但是可以允许提拔佟国维家族中的一人,确保佟国维家族继续保持荣华富贵。
于是这顿饭局之后,佟国维领悟到康熙想压制结党营私的老八,于是他故意保举老八做太子,触怒康熙,让康熙借机会将他罢官,佟国维被罢官后,康熙随即迅速提拔了他的侄子隆科多。
在后来康熙临终前也亲口对隆科多说过,当初是故意打压他,希望他能体会康熙的良苦用心,而最后康熙将遗诏交给了隆科多。
但是隆科多这个人在电视剧中大家都看得出来,他是典型的墙头草,一面与老四和老十三结交,一面又与老八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关于隆科多墙头草的特点,聪明如康熙,他会看不出来吗?不是,他能看得出来,所以他为了制衡隆科多,同时受康熙顾命的大臣还有汉臣张廷玉。
张廷玉是康熙十分了解的心腹大臣,能力极强,而且不偏不倚,他对康熙是百分百绝对的忠心,张廷玉从来没参与过九子夺嫡的事情,在一废太子时,保举废太子复位的大臣中只有张廷玉一人而已,所以那时起就确立了康熙对张廷玉的信任。
隆科多是墙头草,但是张廷玉是绝对的忠臣,有他制衡隆科多,也能让隆科多不能肆意妄为。
隆科多既然是墙头草,与老八关系同时也比较好,所以康熙派隆科多去接老八,也是为了安稳老八的心,让老八看到隆科多能松一口气,不至于狗急跳墙。
隆科多当时身兼步军统领和九门提督的要职,手有军权,他去接老八,也不会让老八妄为,即使隆科多真的飘到老八这头,康熙还有张五哥和张廷玉这两条后路安排来压制隆科多,如果隆科多真敢勾结老八妄为,那他就死定了。
隆科多也是明白人,当他看到康熙安排张廷玉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被张廷玉所钳制,他只能乖乖的按康熙的安排去接老八。
而老八则不知道康熙还安排了张廷玉,他看到隆科多心里就安稳了一些,以为胜算多了一些,其实他终究是斗不过他老爹康熙,他还是被老爹算计了,康熙用隆科多骗过了老八,隆科多去接老八不如说是去监视老八。
而老八以为隆科多来了就多了胜算,以为自己拿下了隆科多,其实他不知道的是他老爹康熙则是通过隆科多拿下了他。
姜还是老的辣,老八终究还是被父亲康熙给算计了康熙最烦的就是老八结党营私,所以他不可能把皇位传给老八或者老八一党的老十四,康熙在临终前布了明暗两条线来算计老八。
明线就是隆科多,通过隆科多安稳老八,让老八不敢轻举妄动,背后又通过张五哥这条暗线来确保老四雍正能顺利继位,同时还安排了忠心耿耿的张廷玉来制衡各方势力,可以说康熙在临终前把各方方面所有的后路想法全都谋划好了,他才安心闭眼。
所以说老八终究是没算计过老爹康熙,姜还是老的辣,电视剧中这么演也是突出了九子夺嫡中的勾心斗角,以及康熙深藏不露的帝王心术。
电视剧中这个情节历史上的真相如何呢?其实历史上并没有像电视剧中演的这么复杂,勾心斗角,根据史书记载康熙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份驾崩,临终前康熙先是诏隆科多和大学士马齐向他们公布了遗嘱,并将遗诏交由隆科多公布,随后在临终前康熙召见了继承人雍正叮嘱交代后事。
康熙临终前可以说没有见别的儿子,只是召见了继承人雍正,历史上的康熙根本没有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临终前招了一大堆儿子进屋,他只是单独召见了继承人雍正,根本没有召见其他儿子,更不可能见老八了,因为老八早就与康熙的父子关系恶化的很僵。
老八胤禩最初在朝廷上下深得人心,威望也很高,康熙的弟弟福全和康熙宠信的大学士李光地都经常在康熙面前夸赞老八精明强干,可堪大任,康熙本人也比较喜爱老八的能力。所以曾经老八一度也是皇储之位强有力的竞争人选。
但是一废太子时老八以为机会来了,上下活跃,整的群臣都推举老八做太子,这一下触怒了康熙,因为康熙最反感的就是结党营私,而老八恰恰就是结党营私,所以康熙自此开始反感老八。
之后又发生张明德给老八看相事件,张明德夸老八有真龙之相,这一次让康熙觉得老八心怀异志。
二废太子后,老八与父亲康熙之间又发生了“死鹰事件”,彻底让康熙与老八断绝了父子之情。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胤禩原本是应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三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父皇一同回京。
这原也没什么,但坏就坏在他托太监送给康熙的老鹰打开来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这是八阿哥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再责胤禩, 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这也就是九子夺嫡中的“死鹰事件”始末,老八也由此被圈禁过一阵,后来康熙与他的父子关系才有所缓和,将他放了出来,但是自此老八就失去了康熙的喜爱,也一直被康熙所压制。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康熙根本不可能在临终前还想召见老八,电视剧中这么演无非是为了增加戏剧矛盾,使得剧情更加精彩而已。
历史上有关传位给老十四之说更是子虚乌有,纯粹野史杜撰而已。康熙是在十月份发病,十一月份去世,如果康熙真的想传位给老十四,他在发病初期就会派人去西北前线召回老十四来交代遗嘱,而史书中根本没有任何记载康熙想召见老十四之说,所以康熙也根本没有传位给老十四的想法。
康熙为什么会想传位给老四雍正呢?因为老四雍正在历史上一直很低调,表现的无欲无求,而且做事还认真负责,还有就是雍正与胤礽感情极为深厚,所以康熙才决定传位给雍正。
雍正在开始受教读书时期,一直是由哥哥太子胤礽抚养,所以雍正与哥哥胤礽感情极其深厚,他也是铁杆的太子支持者。
一废太子时,雍正还对太子胤礽抱有期望,后来胤礽复位,雍正还非常高兴的与太子胤礽庆祝,但是二废太子之后,雍正也彻底对哥哥胤礽失望了。
于是雍正开始有图谋皇储之位的野心了,不过在这之前老八结党营私,勾结朝臣已经引起了康熙的反感,算是给雍正提供了前车之鉴,所以雍正组建四爷党都是做的神不知鬼不觉,在背地里进行,雍正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从来不把野心摆在明处。
因此雍正是表面上谦恭宽厚,无欲无求,暗地里策划如何能获得皇储之位。
还有一点就是康熙从始至终最牵挂的儿子就是嫡子废太子胤礽,并且康熙还非常喜欢胤礽的长子弘晳,曾经一度想将皇位传给长孙弘晳,但是考虑到他这些儿子个个都不是善茬,康熙怕清朝会重蹈朱元璋传给长孙建文帝朱允炆那样发生政变,所以康熙才作罢这个想法。
但是康熙选择继承人的条件就是要这个继承人必须要善待废太子胤礽,所以康熙综合能力等各方面考虑,想到了被胤礽抚养长大,与哥哥感情极为深厚的雍正。
这就像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前将皇位交给仁义宽厚的唐高宗李治一样,因为李世民相信如果李治当皇帝,他的其他儿子都可以保全,所以才将皇位传给了李治。
同样道理,康熙认为传位给雍正,废太子胤礽家族才能得以保全,所以康熙最终才决定将皇位传给了雍正。
康熙在临终前一再叮嘱雍正要善待废太子胤礽,同时还下遗诏,让雍正继位后将胤礽长子弘晳封为王爵。
事实证明康熙选择雍正没有选错,雍正果然听从康熙的叮嘱,善待胤礽一家,并将弘晳视为亲生儿子一般,在胤礽去世后,雍正与弘晳叔侄在书信和平日言谈中都是以父子相称,弘晳直接称呼雍正为皇父或者皇阿玛,这都可以看出雍正确实与胤礽家族关系非常亲密。
换成老八或者老十四继位,他们恐怕未必能善待胤礽父子,所以雍正能善待废太子胤礽父子这也是康熙选择他继承皇位的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历史上雍正继位的关键人物就是隆科多,历史上的隆科多实际是佟国维第三个儿子,是康熙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也就是康熙的小舅子。
孝懿仁皇后一生没有生下儿子,但是老四雍正自出生之后就被康熙交给了孝懿仁皇后抚养,所以雍正与孝懿仁皇后虽非亲生母子,却有母子之情。
因此雍正也一直视隆科多为舅舅,在二废太子之后,雍正决心争夺皇位,第一时间就得到了舅舅隆科多的支持。
隆科多是可谓是标准的四爷党成员,隆科多与雍正的关系,聪明智慧如康熙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当康熙决定将皇位传给雍正后,才会诏隆科多为顾命大臣,隆科多与雍正关系十分亲密,这也说明了康熙是真心决定将皇位传给雍正。
隆科多和年羹尧在雍正继位后都得到了雍正重用,也都挑明了他们俩当初是四爷党的身份,雍正都曾经一度称隆科多与年羹尧是自己最为心腹之人。
这都说明了隆科多实际上早就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但是隆科多和年羹尧都有着同样的错误,那就是恃宠而骄。
年羹尧曾经任命和选拔官吏,被称为“年选”,而隆科多在雍正朝执掌吏部,更是直接操控选拔和任命官吏,当时朝中上下称隆科多任命的官吏为“佟选”,连年羹尧都要向隆科多行贿,才能得以任命官吏,可见隆科多在雍正朝初期可谓权倾一时。
隆科多最大的问题也是不知收敛,恃宠而骄,外结年羹尧,在中央还结党营私,年羹尧被雍正整死后,雍正盛怒之下连舅舅隆科多一并整垮,隆科多被圈禁终身,在圈禁中死去,所以说隆科多和年羹尧一样都属于咎由自取。
写在最后从历史上看来康熙驾崩时并没有像电视剧中演得那么惊心动魄,因此其实康熙内心中早就已经计划好了继承人选,外加老八一党被康熙打压得很厉害。
而在雍正继位的关键人物隆科多身上也可以看出来,康熙安排隆科多作顾命大臣就为了能确保雍正顺利继位,这都说明康熙早就是计划传位给雍正,所以雍正继位是很平稳继位,并不像电视剧中那般波澜起伏。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关于【光明新区安防找哪家单位】和【用手机可以远程查看家中电器状况】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