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中新经纬手机App安装包越来越大。一方面由于客观的技术变化和功能更新,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因素,手机App变得越来越大,甚至以“创新”的名义增加了一些用户可能不需要的功能,大大增加了手机空间的负担,最终让用户为此买单。
根据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反映,现在任何常用的手机App安装包都有几百兆,而“诞生”时,其大小一般不超过50兆。不仅如此,有些app在下载安装过程中还会被解压并自动写入更多的信息,这意味着手机需要更多的空间来保证app的成功安装。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App会再次“膨胀”,一些缓存的数据使得App占用的内存空间越来越大。
为什么手机App安装包越来越大?一方面由于技术和功能的改变,满足了用户的新需求,提供了更好的体验。比如一个手机App支持人脸识别登录,就需要升级,功能的增加多少会增加安装包的大小。这些改变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更新让手机App的安装包越来越大的情况,但是开发者似乎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添加和优化对于用户来说是否真的有必要。
用户每天也有这种体验。现在使用频率高的手机app,伴随着频繁的更新,都是功能齐全的“庞然大物”,手机app之间的功能高度同质化。手机app从过去的“小而美”变成了“大而全”。不能说这种变化没有积极意义。至少目前用户不需要下载那么多“大而全”的手机app,满足日常需求即可。
但问题也是隐藏的。有些更新的功能可能与App的定位不太相符,但开发者为了抢夺和留住用户,还是会对一些新的“创新”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在音乐软件中,有一个游戏板块;在植草平台上,有一个群聊板.这些功能的用户真的需要吗?有用户吐槽“我打开音乐软件听歌,老是让我玩游戏为了什么?”
现在手机存储已经不是问题了。很多手机厂商的产品都是128GB起步,甚至达到1TB。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一些App开发者更加“肆无忌惮”,导致用户在大存储手机上花更多的钱,然后为这些没用的“创新”功能买单。
我们呼吁开发者,尤其是来自“大厂”的开发者,不要滥用自己的“版本更新”权力,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做好用户需求调研,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动态调整部分功能的“上架”或“下架”。用户可以接受手机App安装包越来越大,但是接受不了App更新后,体验就停止了,甚至因为页面和内容过于复杂,影响了体验。
发表评论